這是2013年中央電視臺《走基層百姓心聲》欄目組拍攝的一部短片,主持人對一位大叔提問:「您幸福嗎?」,大叔愣了一下然後尷尬地說:「我姓曾」。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很多人以為大叔是在故意搗亂,其實不然,這就是「尖團合流」在語言應用中典型的負面效應。「幸」是團音(念作xìng)、「姓」是尖音(念作sìng),這兩字發音完全不同,合流之後變成了同一個發音(xìng)。大叔便將「您幸福嗎?」聽成了「您姓傅嗎?」於是就出現了節目中搞笑的一幕。
「尖團合流」的歷史淵源
1644年,明亡清興,滿人入關後開始學習漢語,滿語只有十一個聲母,遠少於漢語上古音的卅九個聲母,近古音的廿四聲母,現代普通話的廿一個聲母。許多漢語讀音滿人發不清楚,其中尤以「zi、ci、si(尖音)」為甚。因此,滿人習慣於將尖音讀作「ji、qi、xi(團音)」。過去,咱們漢人上至王侯將相,下至販夫走卒,幾乎人人都可以準確的掌握尖團音,當時有少部分人為了迎合滿人的發音習慣,故意不分尖團音。久而久之,中國北方逐漸出現了少數不分尖團音的漢人,其中犬儒居多。隨著滿人對漢語學習的深入,滿人也開始糾正讀音。乾隆八年清政府頒佈了《圓音正考》來糾正尖團不分的現象,合流的尖團開始慢慢重新分化。
《圓音正考》如此定義尖團音:試取「守溫三十六字母」審之,隸「見」、「溪」、「群」、「曉」、「匣」五母者屬團,隸「精」、「清」、「從」、「心」、「邪」五母者屬尖,判若涇渭。尖音指當時官話裡i、ü前的聲母[zi,ʦ]、[ci,ʦʰ]、[s],如煎[zian,ʦiɛn]、千[cian,ʦʰiɛn]、先[sian,siɛn]、需[syü]的聲母;團音指[i、ü]前的聲母[j、q、x(團音聲母,國際音標為 ʨ、ʨʰ、ɕ)],如肩[jian,ʨiɛn]、牽[qian,ʨʰiɛn]、掀[xian,ɕiɛn]、橘[gü,ʨyü]的聲母。
漢語聲母「j,q,x」的出現過程
現代普通話中的聲母「j,q,x 國際音標為 ʨ、ʨʰ、ɕ)」,來自於近代漢語聲母「z,c,s」和「g,k,h」。本身「j,q,x」是從「g,k,h(中古見溪群曉匣母)」分化出來的三個新的聲母,例如「君」近古音讀作「gün」,「其」讀作「ki」,「虛」讀作「hü」,發展過程中,「gi、ki、hi、gü、kü、hü」聲母變成了「j,q,x」。這種現象叫「齶化」(舌面抬高,接近硬齶)。齶化本質上是語音異化現象,分化出的聲母有利於語音更清晰,更精確表意。目前粵語、客家、桂柳官話等方言中,還保留了沒有齶化的讀音,其他大部分地區已經齶化。
此外,現代普通話「j,q,x」還有一大部分的字是來自於「z,c,s(中古精清從心邪母)」。例如「箭」近代讀作「zian」,「千」讀作「cian」,「迅」讀作「sün」。現在不少老年人以及很多方言中,還都是這麼念的。近代語音學把「zi,ci,si(包括zü,cü,sü)」稱作「尖音」,把齶化後的「gi,ki,hi(包括j,q,x)」成為「團音」。普通話早已不再區分尖音和團音,但是在戲曲界,如京劇、豫劇、昆曲、川劇、黃梅戲等所有名家都分尖團音。
尖音 |
团音 |
合并读音 |
zian 尖、箭、践 |
jian 间、剑、见 |
jian |
syi 西、息、悉 |
xi 希、溪、隙 |
xi |
cian 千、签、迁 |
qian 牵、欠、钱 |
qian |
ziao 焦、椒、嚼 |
jiao 交、教、角 |
jiao |
cü 趣、蛆、趋 |
qü 曲、去、屈 |
qü |
sin 辛、心、信 |
xin 欣、馨、歆 |
xin |
cyi 妻、棲(栖) |
qi 其、起、气 |
qi |
「尖團合流」的歷史過程
1644年,滿人入關,滿語屬於阿勒泰語系通古斯語,語言結構相對簡單,因此滿人無法準確表達漢語發音,引發漢語言尖團音之爭。
1743年,大清乾隆八年,朝廷頒佈了《圓音正考》來糾正尖團合流引發的錯誤,合流的尖團慢慢重新分化。
1913年,新成立的北洋政府制定了以北京音為主、南京官話為輔的「國音」(後被稱為「老國音」),老國音包含完整的入聲、平翹、前後鼻、尖團區分、部分音調按照北京話,而部分韻母、入聲音調按照南京話,是一種北京音為主兼顧南北的複合普通話。
1915年,新文化運動興起,在「徹底改造舊文化」的旗幟下,一幫不學無術卻自以為是的低級文痞聯合成立了一家學術流派「國語羅馬字派」,簡稱「國羅派」,他們主張「消滅中華文化、廢除中國漢字」,直接用羅馬拼音來記錄漢語言文字,他們將近代中國內憂外患的責任歸咎於漢字,同時捏造「漢語落後論」的謊言(其實漢語是最為先進的「分析語」,英語一直在從「屈折語」朝著「分析語」的方向發展。)。他們認為:「漢語聲母過多,韻母也十分複雜,難以用26個拉丁字母表示。」、「zi、ci、si(尖音)」與「ji、qi、xi(團音)」不需要區分,應當「削足適履」,繼而炮製一種稱為「國語羅馬字」的拼音文字。
1923年,國羅派開始興風作浪,違背現行的合理的語音事實,制定了「國語羅馬字」,粗暴的合併了尖團音,砍掉了「iai」韻母,並開始大肆推廣。國語羅馬字的推廣不得人心,並不被國人以及國外學術機構所接受。
1928年9月26日,在「國羅派」長期不遺餘力地鼓吹下,教育部頒佈《國音常用字匯》,將尖音去除,尖團音正式合流。
1932年,瞿秋白先生主持制定推行了區分尖團音的「北方話拉丁化拼音方案」,簡稱「北拉」。由於北拉派與國羅派主張不同,因此遭到以黎錦熙為首的國羅派的殘酷打壓,使北拉注音者被冠以「半反舌乚」罪被國民政府拘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北拉」得到毛主席的支持走上前臺。但是黎錦熙之流不願屈服,仍然竭力兜售他禍國殃民的「尖團合流」方案,竭力否定「北拉」,要求出臺新的語言改革方案。由吳玉章先生負責的「國家拼音方案委員會」先後四次提出了分尖團的拼音方案《中文拼音方案(拉丁字母式)草案初稿》,都遭到黎錦熙的抵制而失敗。
1955年,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通過了和「北拉」基本相同的《中文拼音文字(拉丁字母式)草案初稿》。頑固派首腦黎錦熙仍不甘心失敗,串聯語言所長羅常培以語言研究所的名義搞了個「通信調查尖團音」,讓各縣教局找縣駐地師範學校的一名教師或學生(一人代表一縣)區分尖團音。調查的統計資料是,分尖團的方言占 20.3%,不分尖團的方言占79.7%。這是黎錦熙想要的結果,而接受調查的師範生,一方面已經學習過不分尖團的新國音,難以整齊區分了;另一方面,即使能區分,表上又沒寫明以方言發音為考試標準,學生們以為就像平時考試一樣,生怕寫錯了,只好以黎氏字典上的標音填表。結果就是「不分尖團的發音佔據多數」,很明顯,這是一份偽造的調查結果。因此在黎錦熙的操縱下,「理所當然」地通過了不區分尖團音的《中文拼音方案》,至此尖團音完全合流。
「尖團合流」所產生的災難性負面效應
一、製造「人為性文化缺損現象」以阻礙人類正常的溝通交流
「秦」自古以來的發音都是「Chin,tɕʰin」?而不是「qin」。「na」是古漢語中的敬語尾碼,表示「尊貴的、偉大的」之意,中西交流始於秦代,「Chin-na」連讀就是「China」,就是大秦的意思,此為「中國」一詞產生之緣起。「na」作為尾碼如今在藏語中依然廣泛使用,例如:「阿佳那,尊敬的大姐之意」、「阿媽那,偉大的母親」。「尖團合流」之後將「秦」的發音從「Chin」改成了「Qin」,人們就很難理解「秦」和「China」一詞的關係了,這就是由「尖團合流」所引起的文化缺損現象。另外,舊時一些洋文音譯會發生變味,例如Spain西班牙的「西」字本來讀「si」,用在此處恰如其分,如果換成「思班牙」發音對上了,卻不能體現「西」的方位,繼續使用「西班牙」發音卻和洋文的發音對不上。
二、割裂漢藏語系民族之間的紐帶製造文化裂痕
1、從詞源學角度而言,漢藏兩種語言中有1000多個詞彙同源,剛好是一套原始語言完整的詞彙量,這就是「漢藏同源」絕對有力的證據。
2、從語義學的角度而言,漢藏兩種語言具有完全一致構詞方式。舉個栗子:漢字水「 水」有二意:一者,飲用水。二者,河流。例如:河水(黃河)、江水(長江)、淮水(淮河)、涇水(涇河)、渭水(渭河)。藏語水「ཆུ」對應的漢字是「曲 」,而藏人發音為「 kiük,近似ciü」,有二意:一者,飲用水。二者,河流。例如:瑪曲(河水,特指黃河)、桑曲(夏水,大夏河)、碌曲(洮水,洮河)、舟曲(龍水,白龍江),構詞法及語義完全一致。
3、從訓詁學角度而言,很多漢語和藏語的詞彙不僅同源同義,而且以同樣規律延伸拓展,還是以「曲」字為例。「曲」字的本意就是河流。古人雲:「人心曲曲彎彎水(河流),世事重重疊疊山。」漢藏原本同文同種,都是用「曲」表示河流和水源。後來藏人先祖(古稱羌人,上羊下兒)向高原遷徙。漢人先祖(古稱姜人,上羊下女)向東發展,用象形文字「水」字來表示河流,而藏人繼續用「曲」表示河流,「彎曲、曲折」皆為「曲」的引申義。
4、從語法學角度而言,漢語是「主語+謂語+賓語結構,藏語是「主語+賓語+謂語結構」。而事實上漢語江淮方言中依然有很多主賓謂結構的用法,例如:「今天的飯吃不成,今天的電影看不了。」漢語在歷史上經過不斷的完善和變革,語法結構的改變依然無法徹底消除原本的「主語+賓語+謂語結構」痕跡。
5、從語言的關聯性而言,關於「曲」字,漢語和藏語的發音本來都是「 ciü 」,尖團合流之後將「曲」的讀音改為「qü」。原本漢語和藏語的絕大多數字的發音本來一樣,聽起來就是同一種語言,改過之後就很難感覺到兩種語言之間的關聯性了。語言是人類的交流工具,是民族之間的紐帶,「尖團合流」單方面改變漢語的音韻體系,民族之間的心靈共振效應隨之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
而受影響的絕非僅僅只有藏語,漢藏語系下面其他三個語族,藏緬、壯侗、苗瑤等語族下面所有的語言和漢語之間的關聯性都會減弱。
三、增加了約15%的同音字給漢語交流帶來嚴重的麻煩
根據國家語委及清華大學等研究機構對漢字(含一級漢字3755個、二級漢字3008個,資料總字數為86405823)的使用頻度統計發現,使用頻度最高的500字,覆蓋面為78.53%,以此類推,列表如下:
高頻度使用的[下方數位]漢字 覆蓋率(%)
高频度使用的[下方数字]汉字 |
覆盖率(%) |
500 |
78.53202 |
1000 |
91.91527 |
1500 |
96.47563 |
2000 |
98.38765 |
2500 |
99.24388 |
3000 |
99.63322 |
3500 |
99.99553 |
4000 |
99.99901 |
4500 |
99.99553 |
5000 |
99.99901 |
6479 |
100.00000 |
5500 |
99.99553 |
6000 |
99.99901 |
6479 |
100.00000 |
2.小學生的識字要求是2500字,這個數字不是隨便定的,根據就是類似上表這樣的統計:2500個常用字可以滿足99%以上的讀寫需求。而我們日常說話,基本上不會超出這2500個常用字(方言字除外)。
3.根據百度文庫的《3500漢字頻度表》,我統計出前2500字裡共有255個團音字(占比高達10.2%)、177個尖音字(占比高達7.08%);團音字使用頻率之和為8.22%、尖音字使用頻率之和為5.74%,尖團音使用頻率總和為13.96%。而我估計在實際生活中,尖團音使用頻率要在15%以上。
口語和書面語存在明顯區別,主要區別是口語更簡練、更隨便,比如《3500漢字頻度表》裡排名第一的「的」字(頻率高達4.126%),在口語裡遠用不了這麼多。書面語中的雙音節詞占比遠高於口語,比如:口語「你要想清啊!」在書面語裡可能就變成了「你要考慮清楚啊!」。
這些差別大大稀釋了尖團音所占的比例,書面中尖團音的比例就將近14%,那麼口語中估計在15%以上。
尖團合流使音節區分度減少,導致本可以直接從讀音聽出來的兩個字現在分不清。如「劍jian」和「箭zian」,「希xi」和「西si」,「近jin」和「進zin」,「郡jün」和「俊zün」,「宣süan」和「喧xüan」,「九jiu」和「酒ziu」,「結jie」和「節zie」(「節點」「結點」)等等。與音節減少相伴的就是同音字的增多,尤其體現在用中文拼音打字的時候,「j,q,x」為聲母的字特別多,即使是搜狗拼音、Google拼音這樣的高智慧輸入法,也經常會在「j,q,x」的詞彙上組詞出錯。
在尖團合流的情況下,相當於把近6%的字音取消了,又因為尖音併入團音而導致近9%的語音受到污染,一共影響了15%的字音,如果完全按現行拼音方案說話,每100個字有15個字得靠猜,可見尖團合流對漢語音韻學的危害究竟有多麼大。
四、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強烈衝擊
《山行》 作者: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斜」本來讀作「sia」合流之後,讀音變成了「xie」,意境如此美好的古詩詞,失去了漢語本有的韻味,也就失去了漢語的美感和靈魂。
五、對中國古典戲曲的強烈衝擊
戲曲的吐字與其內容息息相關,表現的大都是古代歷史題材,而尖音清晰、有力,聽起來古色古香,與傳統戲的內容、形式搭配十分和諧,所以傳統戲曲念白要求「尖團分明」,即分清尖音和團音。
尤其是嚴格區分尖團的京劇的唱念也是如此,如:「將(ziang)軍,節(zie)孝雙全,三進(zin)三出」等。
再如:「千(cian)歲,刀對刀來槍(ciang)對槍」等。
還如:「在京劇的唱念中則常出現如:心(sin)中有事,前(cian)思後想(siang),真真笑(siao)煞人也」等等。
而戲曲中的上口音也在各大方言中廣泛應用,如:「家庭和(huo)昧,一條大河(huo),開心快樂(luo)等」。戲曲作為語言藝術的巔峰形式,和方言之間的關聯性最為密切,當代懂得欣賞戲曲的人越來越少了,再加上尖團合流導致的「聽不懂」,更使中國古典戲曲的現狀及前景更為堪憂,恰如雪上加霜。
六、對中國古典文化的強烈衝擊
民國二年北洋政府頒佈的老國音,只是對語調制定了標準,對語音做出了規範,整體上並沒有改變漢語的韻律,是我國七大方言的最大公約數,國人學習起來非常的容易。
尖團音合流以後,增加了多數人學習普通話的難度,沒有尖團音的「普通話」,和北京話有了顯著區別,和南方各個方言區別更甚。目前很多老年人甚至中西部省區的中年人尚能區分尖團。而年輕人則完全不能分尖團音,與老年人交談時不知所云,更加深了老一輩與年輕輩之間的代溝。「尖團合流」割裂了以漢語為載體的文化藝術形式,很多歷史名詞被動改變讀音,語言的隔閡讓年輕人甚至不願或無力瞭解中華古典文化,讓中國文化在人與人之間形成了天然的鴻溝和斷層。
附錄一:被合併的團音iai韻母
「iai」韻母原本是老國音中的一個韻母,不少形聲字都以此為聲旁。國羅派認為「拉丁語中沒有iai這個古怪的韻母,寫成 iai 不符合拼寫規則」,堅持刪除iai韻母,以下為部分以「iai」韻母發音的漢字,這些字都是團音,即古音聲母為「g,k,h」的漢字。
jiai 皆 介 界 街
qiai 楷 揩 鍇
xiai 蟹 鞋 駭 諧
很明顯,皆、楷、鍇、諧本為同韻字(iai),現在卻變成了聲母韻母均不相同的字,打破了聲旁字族的嚴謹性,需要單獨記憶。另外,「街」字在很多方言中念作「jiai」或「giai」或「gai」,唯獨普通話變成了不倫不類的「jie」,「鞋」字也同理(西南方言讀作「hai」)。
附錄二:常用漢字尖團音對照表
ji 几肌麂幾饑蟣機譏璣畿 已記紀忌跽 奇寄剞畸騎 吉佶姞髻 技伎妓 既暨 季悸冀驥 及級岌芨汲圾 亟殛極 洎垍屐棘稽繼急計激姬薊擊戟覬筓偈給乩基箕
zyi 積蹟績漬磧勣 脊瘠膌蹐塉鶺 齊濟擠劑躋穧薺嚌霽鱭 齏齌齍齎 即鯽唧 耤踖藉籍 疾蒺嫉 祭際穄 潗集 輯楫戢濈 寂稷
qi 其期棋麒琪欺旗 奇騎欹琦屺起杞 乞汽訖 岐芪祈頎啟契氣棄祁憩亓企器豈泣歧耆鰭蘄
cyi 七柒 沏砌 齊懠臍蠐 妻棲萋淒郪 戚磩嘁槭 緝葺咠 桼漆
xi 系 希稀俙欷唏晞烯豨 喜嘻嬉僖熹禧蟢 奚溪傒蹊鼷羲犧曦爔 翕噏歙 兮盻戲檄熙攜觹畦虩醯鬩屭赩餼隙覡綌
syi 西茜粞硒氥舾 析皙晰蜥淅菥 昔惜腊 夕汐矽穸徙簁屣蹝縰蓰 息熄媳瘜 裼錫緆 舄潟磶 悉蟋窸 犀樨 洗銑 習霫 席蓆 膝襲纚隰璽卌怬枲細葸
jian 儉撿鹼瞼檢劍 間簡鐧澗 建健鍵犍 兼 堿減 柬揀諫 堅監鑒艦 豜奸菅件艱蹇肩繭囝見
zian 箭剪煎譾揃湔翦揃鬋 戔箋淺賤餞踐諓牋濺籛 薦瀳韉 僭熸 尖殲櫼漸鐫牮戩(注:淺~ ziān~ 水流急速的樣子)
qian 牽縴 謙歉鶼膁 搴褰攓騫 鉗箝嵌拑 欠芡 遣譴鈐黔汧岍愆虔乾孯(掔)鉛掮慳鵮
cian 千芊阡仟釺 遷韆(鞦~) 淺錢 僉簽籤 倩蒨綪 前媊 塹槧潛灊蕁
xian 掀鍁 閑嫻癇鷳 現莧睍峴晛蜆 咸鹹 弦舷陷餡糮銜啣嗛嫌險獫限賢顯獻鶱縣憲祆忺軒
sian 先冼烍跣銑筅侁詵駪毨酰(醯) 鮮癬蘚鱻 仙氙秈 綫線腺 纖燹涎羨暹撏銛獮霰 僊躚(蹁~)褼(褊~)
jiang 畺薑僵韁疆礓 絳降江豇講耩弶糨犟(強)
ziang 將漿槳獎蔣醬螿鱂 匠
qiang 羌蜣羥 強(彊矼)鏹繈 腔
ciang 槍瑲嗆搶熗戧鎗蹌 牆檣嬙艢薔 鏘蹡 戕斨
xiang 鄉薌蠁饗響曏 向餉香巷享項降缿
siang 相湘廂箱緗葙想 襄鑲勷驤纕瓖 庠詳祥翔象像橡蟓 鯗
jiao 交郊鮫蛟皎校餃較絞狡姣 嬌驕轎 敫繳徼 教酵澆窖膠攪僥角艽覺藠
ziao 焦醮噍燋蕉僬礁蟭鷦 勦椒灂嚼湫(低洼~隘)
qiao 喬橋蕎僑嶠鞽 蹺翹磽橇撬巧竅敲荍骹
ciao 瞧樵憔劁譙 俏悄誚睄峭鞘 愀鍬繰幧雀(~斑)
xiao 嘵驍曉 效効校恔傚 枵鴞梟孝哮崤淆歊熇猇虓斅烋囂
siao 小肖逍消宵霄銷硝箾綃蛸魈 簫蕭瀟嘯歗蠨 筱翛笑謏
jie 結拮桔詰頡劼鮚 杰傑 揭碣竭偈羯楬 劫蜐訐孑潔
zie 節癤櫛擳蠞 倢捷睫婕 截巀姐(毑)借唶藉接褯
qie 挈茄伽愜篋怯慊
cie 竊砌切且趄妾婕
xie 脅協勰 歇蠍猲 頡擷 解邂獬蟹懈 偕諧攜挾絜鞋血瀣械
sie 寫瀉泄(渫)紲(緤絏) 屑屟褻燮躞謝榭卸卨灺邪(衺)斜些 契(此音特指舜臣商人之祖)褉揳楔鍥
sia 斜
jin 今衿矜妗 堇謹僅槿饉殣瑾斳覲 禁襟噤 金唫 斤近靳 錦筋勁巾緊卺
zin 盡儘藎濜燼贐 晉搢縉瑨 進璡浸 祲津
qin 欽嶔琴芩矜捦 衾禽擒噙檎 勤懃厪芹
cin 秦嗪溱螓 侵寢駸祲綅鋟 吣沁 親
xin 欣忻訢昕炘焮 釁鑫馨鐔歆
sin 辛新薪莘鋅騂 心芯 信囟
jing 京景倞經勁頸涇剄徑逕脛痙莖弳 敬儆警驚 竟境獍鏡 兢競 荊粳(稉秔本音更)
zing 淨靜精靖睛蜻鶄腈婧鼱菁箐 井穽阱汫肼 旌晶
qing 氫輕檠擎罄謦磬 勍剠(黥䵞) 頃傾廎䔛(苘檾白蔴也) 慶卿綮
cing 青凊清情請晴倩鯖蜻䝼靘氰箐圊 親(兒女~家)
xing 幸悻涬婞 形刑邢型鈃鉶 行荇 陘娙 杏滎興
sing 星醒腥惺猩鯹 姓性 省箵㨘(擤) 餳
jiu 九氿究鳩 久玖疚柩灸 臼桕舅舊 救糾赳咎韭鬮廄
ziu 酒 就僦鷲蹴 揪啾鬏
qiu 丘邱蚯 求裘球俅捄球絿賕銶逑 訄(戲言)仇犰鼽虬虯糗巰龜(~茲)
ciu 秋啾鰍湫楸萩鶖鞦(~韆) 酋遒崷蝤鞧 囚泅
xiu 休咻庥貅髹鵂 臭嗅溴齅糗 朽
siu 羞饈 修脩滫 岫袖 繡鏽 秀璓 宿
ju 巨苣矩拒炬距 居鋸倨琚 句拘枸佝駒 局跼 據遽 匊菊掬鞠 莒筥 具俱颶犋 舉車懼橘
zü 且咀沮狙齟苴疽趄雎娵騶聚
qu 區軀驅嶇 去袪呿胠紶 瞿衢欋蠷鸜 璩蘧籧 曲蛐 劬鴝朐鼩 屈齲渠
cü 取娶趣狙蛆砠焌黢蹴覷趨
xu 虛噓歔墟驉 畜蓄 煦姁呴勗頊許洫侐酗魆盱詡栩旭
sü 須嬃盨 胥湑壻婿醑糈諝稰偦 恤卹 敘漵 序垿 需繻 宿蓿 戌俆緒絮續
juan 涓絹捐娟悁睊狷鵑罥 卷倦棬錈圈眷帣 蠲鄄
züan 鐫朘
quan 卷惓踡蜷棬圈券拳弮 犬畎權勸顴酄(一音歡一音弮皆地名)
cüan 全痊佺荃詮銓筌跧牷醛輇 泉悛鰁
xuan 玄袨炫泫鉉昡眩痃衒 儇嬛蠉翾諼懸絢
süan 宣喧楦塇瑄揎渲煊暄萱晅 旋漩鏇 選璿
jue 決訣抉玦觖趹鴃 厥蕨噘獗橛蹶劂 矍钁攫玃 角桷掘倔 譎鐍 玨腳覺噱孓
züe 爵嚼皭爝絕
zia 罝
que 榷確炔缺闕闋愨慤㲉卻瘸
cüe 雀鵲碏
xue 學嶨穴泬血靴
süe 薛削雪鱈踅
jun 君捃郡均鈞筠麕麏麇菌箘軍龜(~裂)
zün 俊峻駿浚畯竣餕鵔焌鵕逡(逡遒縣) 雋儁寯濬
qun 裙群峮宭囷麇
cün 逡(~巡,徘徊不前)
xün 訓馴熏薰曛纁臐勳醺燻獯蔒窨塤葷(~粥、獫狁、獯狁、獯鬻,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玁狁,汉曰匈奴。)
sun 孫(子~後代)蓀槂猻飧飱薞
sün 迅汛訊旬詢峋恂洵郇殉荀狥徇栒尋潯鱘璕樳噚燖蟳紃巡巽噀循蕈遜孫(姓氏)
後記
漢語音韻伴隨歷史發展,隨著民族的遷徙與融合,到了唐代才達到最完美、最科學、最穩定的狀態,五代著名的音韻學家守溫大和尚根據當時國人的語音特點,制定了「守溫三十六字母」並被後世所繼承延續,是中華民族全民共用共有的極為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尖音是漢語中保留完整的古音韻,隨著《國音常用字匯》將尖字去除,尖團音的合流和普通話的推廣,雖然在相對邊遠的農村地區尖團音還得以保留,絕大部分地區已經完全退化。年輕人早已完全改變,根本沒有尖團音的概念。覺得尖音又俗又土,他們不僅不懂真正的漢語,甚至有些傲睨之人還錄製小視頻或者編寫無聊的段子嘲笑尖音,真是為人之遺憾。
當年的推動尖團合流的那幫人早已作古,他們當初所認為的「發音奇怪、書寫困難的漢語漢字」依然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被國際社會廣泛使用,他們為了討好洋人而臆造的「國語羅馬字」早已灰飛煙滅。他們所謂的「學術成果」並沒有給洋人帶來什麼真正的便利,卻給中華文化所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遺毒於今,未能湔洗。希望國人能更多瞭解我們的民族語言,熱愛祖輩遺留的文化遺產。故謹作此文,饗諸讀者以現漢語言之絕倫美妙。
西瓜 西元2022年10月22日